大約一年以前,我去一所學校旁聽犯罪學,老師是一位溫柔而沉穩的人。第一天上課,他問了全班一個問題。


  「為什麼那些輟學的人不去上課呢?」


  在課堂上問問題,一般是不太有人主會動回答的,尤其是第一堂課,於是老師便指定了一位同學。


  「呃」那位同學笑得有點尷尬「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想早起吧。」

  大學修變態心理學,我們的分組報告正好是ADHD。一位同學知道我是ADHD之後問我:「你們真的不是因為不願意認真,不願意守規矩嗎?是不願意做還是真的做不到?」。心理系的學生尚如此,更別提從小到大無數次「我也常常覺得會分心耶我是不是過動啊哈哈」這樣的玩笑了。

  我們會形容同理心為「穿別人的鞋子」,意思是站在另一人的角度,設身處地了解對方的感受。但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,會不會常常忽略了個人的差異性呢?我們是否仍舊用自己的價值、自己的世界觀嘗試理解他人的想法,而忘了另一人的眼中的天空可能是另一幅完全不同的風景呢?

  這兩位同學的說話並沒有錯,他們只是用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去詮釋他人。但是在生活周遭,或我們沒注意從過的那些角落,可能有一群人,他們的童年、成長歷程、遭遇過的事情,都是我們從沒看過,也無從想像的。

  也許我們真的沒辦法完全穿下別人的鞋子,畢竟世上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兩雙腳。但單單了解每雙腳不會一樣這件事情,就已經往前進一大步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沈育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